2024年5月10日

  在此之前,作为新科世界杯冠军的梅西和他的队友们,被中国球迷们的热情惊到了。梅西“窝窝名场面”见证者、阿根廷跟队记者加斯顿·埃杜尔表示,从未见过像中国球迷对阿根廷队的这种狂热。他说由于等待阿根廷队的中国球迷太多,球员们不能走出酒店,更不用说在城市内走动,“从我报道阿根廷队以来,我从未在国外见过如此场面,在卡塔尔、阿联酋、美国都没见过”。”早在86年世界杯之后就“入坑”的好夺是一位75后,20年前就成了阿根廷风暴论坛的版主,线上线下结识阿迷无数,与很多阿迷同仁的关系早已超越了“网友”二字。

  15日晚20:00,北京新工体,阿根廷国家队与澳大利亚队的国际友谊赛开球。在此之前,作为新科世界杯冠军的梅西和他的队友们,被中国球迷们的热情惊到了。

  梅西“窝窝名场面”见证者、阿根廷跟队记者加斯顿·埃杜尔表示,从未见过像中国球迷对阿根廷队的这种狂热。他说由于等待阿根廷队的中国球迷太多,球员们不能走出酒店,更不用说在城市内走动,“从我报道阿根廷队以来,我从未在国外见过如此场面,在卡塔尔、阿联酋、美国都没见过”。

  如果从中国土地上往下打隧道穿过地心,终点恰好是阿根廷。换句话说,这是一个地理上距离中国最遥远的国度。然而,中阿不仅在国家层面是全面战略伙伴、阿根廷成为“一带一路”合作的南美典范,在民间层面因体育的纽带,心灵上也如此亲近。

  从马拉多纳到巴蒂斯图塔再到梅西,中国人有怎样蓝白情怀?阿根廷足球为何有着如此魔力?潮新闻记者与多位阿根廷球迷(简称“阿迷”)好好聊了聊。

  1978年,中央电视台首次在国内播放的世界杯正赛,恰好是阿根廷世界杯决赛。阿根廷队在加时赛中3:1斩落荷兰,肯佩斯连过两人射门,阿根廷首次夺得世界杯,从此在世界足坛书写了10多年的辉煌。

  那年月,几十人围着一台九英寸黑白电视看这场球赛。决赛前的河床纪念体育场,球迷们撒下了蓝白纸片,如漫天雪花一般,给当时的中国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视觉冲击。第一批中国阿迷诞生了。

  紧接着,在1980年代中国人全面拥抱世界的时代,不世出的迭戈·马拉多纳横空出世。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,老马予取予求,谱写出神话般的球王传说,被无数球迷当成最标准的世界杯夺冠模板;1990年意大利之夏,老马又凭借一己之力率队以弱胜强,力克巴西、意大利、苏联,决赛争议惜败西德。

  国内有很多名人都亮出过自己“阿迷”的身份,其中最出名的应该是央视名嘴白岩松了,因为热爱巴蒂斯图塔,他把自己的儿子;知名足球记者、黑龙江冰城俱乐部投资人李镇伯也把儿子取名为“迭戈”。此外,前国脚、央视足球解说嘉宾徐阳,以及歌手苏醒、张靓颖等名人都是阿根廷的铁粉。

  2010年南非世界杯前,潮新闻记者曾专访苏醒,他滔滔不绝地向记者倾吐了一个小时的“阿迷心得”。近几年,巴萨输球时他砸电视机的桥段,在网上也传为名梗之一。14日,苏醒成功追星梅西,在社交平台上他晒出自己与梅西的合影,并连发了44个“哈哈”。

  说起自己“入坑”的原因,大家各有不同。老一代阿迷基本是因为马拉多纳的魔力;中生代阿迷则比较多元,有受巴蒂斯图塔、里克尔梅等巨星影响的,有被“蓝天白云一样的球衣”“飘逸的长发”俘获的,还有被短传渗透的阿根廷传统踢法吸引的;新生代球迷毫无悬念地是因为梅西,大量都是从梅西的“人迷”转化为阿根廷的“队迷”。

  从1986年到2022年,从双星到三星,这个大力神杯让全世界阿迷等待了36年。在中国阿迷的记忆里,更多的印记是苦涩与悲情。

  杭州阿根廷球迷会会长、90后女孩阿冷来告诉潮新闻记者,她对阿根廷的“惊鸿一瞥”发生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上,“小组出局后,巴蒂蹲在地上痛哭流涕的场面吸引了我”。而那时,她还是一名懵懂的小学生。

  或许是人性使然,失败的英雄常常比胜利的王者更吸引人,如同项羽、诸葛亮比刘邦、司马懿更有魅力一个道理。阿根廷在世界杯小组出局、连续两届美洲杯决赛负于巴西、连续三届世界杯被德国淘汰,连续三届洲际大赛决赛失利等接踵而至的打击下,球队人气依然不减。

  “2002年是我的高考年,巴蒂痛哭时我也哭了,之后我的高考我也考得一塌糊涂。这真是悲催的一年,结结实实地让我品尝到人生失败的滋味。”在公安系统工作的80后罗米回忆道。

  2014年,罗米已是而立之年,女儿刚刚出生成为了全家的焦点。此时的阿根廷也真正把梅西树立为核心,时隔24年再度杀入世界杯决赛。“奈何又是德国,这该死的运气总是眷顾日耳曼人。”连续三届败给同一个对手并没有让罗米心灰意冷。“30岁了,我慢慢也懂得,失败才是人生的主旋律,真正的成熟并不是追求完美,而是直面世界的不完美。”

  早在86年世界杯之后就“入坑”的好夺是一位75后,20年前就成了阿根廷风暴论坛的版主,线上线下结识阿迷无数,与很多阿迷同仁的关系早已超越了“网友”二字。

  “当年从北方到上海讨生活,举目无亲,但我没有丝毫担心,因为上海有很多论坛上的阿迷朋友,他们像老友一样帮助我,宾至如归。”有一段令好夺刻骨铭心的恋情,就发生在他和一位女性阿迷之间。“我们一起担任版主管理论坛,一起看球熬夜;恋情从我当时最喜欢的球星里克尔梅进入国家队那一年开始,在他彻底离开国家队那一年,我俩分道扬镳,永不往来。”

  当失败成为习惯,成功就成了意外惊喜。“2021年阿根廷队勇夺美洲杯,我感觉是自己人生的最高光,死而无憾了。我感觉,自己不太可能再碰到阿根廷夺冠的时刻了。”李镇伯说,没想到去年底竟然真的拿下了世界杯,当时他都没有美洲杯登顶那么激动。

  竞技体育零和博弈的本质,导致笑到最后的必然是一小部分人。卡塔尔世界杯前,阿迷们普遍对夺冠不报期望,认为杀进四强都是超额完成任务了。

  “一直到1/8决赛淘汰澳大利亚后,第六感告诉我,这一届真的有戏。我就心血来潮地想要现场看球。”阿冷来说,她真的来了一场“说走就走”的旅行,第二天托留学英国时认识的朋友订到了与荷兰队的球票,当天买到了飞卡塔尔的机票,然后把早就想辞的工作辞了,第三天便出发了。“酒店房间都是三天一续,随时准备回家。”

  这次终于没有让阿冷来失望,荷兰、克罗地亚、法国……阿根廷队如有神助,如愿捧杯。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这三场,她都在现场亲眼目睹。

  “被伤过很多次,中国的阿迷都比较低调,不敢太张扬。中国球迷还喜欢‘攒人品’,在大赛前大肆宣扬死敌球队必然夺冠,自己的主队则是‘陪太子读书’,求轻虐。”

  阿冷来告诉潮新闻记者,去了卡塔尔,发现阿根廷本国球迷完全不一样,“他们非常快乐,到哪儿都是又唱又跳,热闹无比,还会教我们唱他们的‘拔毛歌(球迷助威歌)’。而且一点低调都不讲,就很直白地说要第三次捧杯,要把冠军献给马拉多纳。”同样是球迷,中西方文化差异表现得非常明显。

  “夺冠了,释然了,我感觉放下了执念,与自己和解,过去一切不甘、悲伤,都过去了。”李镇伯笑着说。

  而作为老阿迷,好夺的圆梦感受是五味杂陈的。“也许时间真能冲淡一切创伤,也许年龄的增长真能淡化一切恩怨。阿根廷登顶,梅西封王,当年在论坛里激烈争吵的对手,在微信里重遇,已经相逢一笑泯恩仇。曾经发誓老死不相往来的人,一起狂欢,一起庆祝,还有比这更令人满足的吗?”

  当梅西率队来华消息传来时,有人问好夺要不要去现场。他淡然回答:“他们是世界杯冠军,这个事实对我就够了,干嘛非得去看他们一眼呢?”

  “别的国家夺世界杯,上街庆祝的人数一般是几十万人,但这次阿根廷达到了400万人,可见这个国家对足球是何等狂热。”李镇伯感叹道。

  在中国阿迷们眼里,阿根廷人有着“不走寻常路”的性格。南美邻居这样形容阿根廷人的高傲:“他们站在自己脑袋顶上往下跳,必定会摔死。”

  1913年,阿根廷经济总量高居世界第七,人均GDP接近美国,是妥妥的发达国家。当欧洲人形容一个人有钱时,会说他“像阿根廷人一样富有”,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以“南美巴黎”享誉世界。阿根廷人天生富有文学家气质,即使是球员中,文笔如诗的也大有人在。

  “探戈音乐里充斥着切分音,挣扎、不屈、拧巴,正是阿根廷性格的写照。”前著名足球记者、阿根廷足球专家程征描述道:走在阿根廷大街上,大家都板着脸,不苟言笑,不像巴西人那么欢乐。不过,与阿根廷人多聊几句,南美式的热情就显露出来。

 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阿根廷经济大滑坡后,风光不再,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,社会福利依然是南美最好的。“在布宜诺斯艾利斯,人们有一点病痛还是习惯叫救护车。生活水平下降了,但人们依然穿戴整齐,西装革履。”

  西班牙哲学家、政治家和作家胡利安·马利亚斯对阿根廷人的剖析更为犀利:“这是一群说着西班牙语的意大利人。他们像法国人一样发表演说,他们甚至能教美国人怎么搞经济,但自己的政治结构和玻利维亚一样,并把自己国家搞得得像突尼斯一样混乱……”

  最近十年来,当与中国共同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合作、共同抗击新冠疫情,从“遥远的朋友”发展成全面战略伙伴后,在经济危机中挣扎了20年的阿根廷人,似乎看到了“逆天改命”的希望。

  如今,阿根廷的牛肉、海虾、葡萄酒、蜂蜜、蓝莓等登上中国人的餐桌,中企承建的基赛水电站项目惠及当地人民……阿根廷队选择中国,进行三度捧得大力神杯后的出国首秀,其意义不一般。

  据不完全统计,新冠疫情前,有100多名中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在阿根廷受训,而阿根廷也有几十名足球教练在中国各地学校工作,很受欢迎。

  2022年,在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并访华期间,中阿发表联合声明,其中谈到双方将继续推动文化、教育、旅游和体育等各领域交流合作。

  对于中国来说,这次阿根廷队来访正是一次宝贵的交流机会。“新球王”梅西来华比赛,不仅给中国阿迷们带来了欢乐,还推动了中阿两国体育文化的交流合作,更是增进了两国人民的了解和感情。

  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之后,相信中阿两国人民将会更深刻地体会到,何为“相知无远近,天涯若比邻”。

  15日晚20:00,北京新工体,阿根廷国家队与澳大利亚队的国际友谊赛开球。在此之前,作为新科世界杯冠军的梅西和他的队友们,被中国球迷们的热情惊到了。

  梅西“窝窝名场面”见证者、阿根廷跟队记者加斯顿·埃杜尔表示,从未见过像中国球迷对阿根廷队的这种狂热。他说由于等待阿根廷队的中国球迷太多,球员们不能走出酒店,更不用说在城市内走动,“从我报道阿根廷队以来,我从未在国外见过如此场面,在卡塔尔、阿联酋、美国都没见过”。

  如果从中国土地上往下打隧道穿过地心,终点恰好是阿根廷。换句话说,这是一个地理上距离中国最遥远的国度。然而,中阿不仅在国家层面是全面战略伙伴、阿根廷成为“一带一路”合作的南美典范,在民间层面因体育的纽带,心灵上也如此亲近。

  从马拉多纳到巴蒂斯图塔再到梅西,中国人有怎样蓝白情怀?阿根廷足球为何有着如此魔力?潮新闻记者与多位阿根廷球迷(简称“阿迷”)好好聊了聊。

  1978年,中央电视台首次在国内播放的世界杯正赛,恰好是阿根廷世界杯决赛。阿根廷队在加时赛中3:1斩落荷兰,肯佩斯连过两人射门,阿根廷首次夺得世界杯,从此在世界足坛书写了10多年的辉煌。

  那年月,几十人围着一台九英寸黑白电视看这场球赛。决赛前的河床纪念体育场,球迷们撒下了蓝白纸片,如漫天雪花一般,给当时的中国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视觉冲击。第一批中国阿迷诞生了。

  紧接着,在1980年代中国人全面拥抱世界的时代,不世出的迭戈·马拉多纳横空出世。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,老马予取予求,谱写出神话般的球王传说,被无数球迷当成最标准的世界杯夺冠模板;1990年意大利之夏,老马又凭借一己之力率队以弱胜强,力克巴西、意大利、苏联,决赛争议惜败西德。

  国内有很多名人都亮出过自己“阿迷”的身份,其中最出名的应该是央视名嘴白岩松了,因为热爱巴蒂斯图塔,他把自己的儿子;知名足球记者、黑龙江冰城俱乐部投资人李镇伯也把儿子取名为“迭戈”。此外,前国脚、央视足球解说嘉宾徐阳,以及歌手苏醒、张靓颖等名人都是阿根廷的铁粉。

  2010年南非世界杯前,潮新闻记者曾专访苏醒,他滔滔不绝地向记者倾吐了一个小时的“阿迷心得”。近几年,巴萨输球时他砸电视机的桥段,在网上也传为名梗之一。14日,苏醒成功追星梅西,在社交平台上他晒出自己与梅西的合影,并连发了44个“哈哈”。

  说起自己“入坑”的原因,大家各有不同。老一代阿迷基本是因为马拉多纳的魔力;中生代阿迷则比较多元,有受巴蒂斯图塔、里克尔梅等巨星影响的,有被“蓝天白云一样的球衣”“飘逸的长发”俘获的,还有被短传渗透的阿根廷传统踢法吸引的;新生代球迷毫无悬念地是因为梅西,大量都是从梅西的“人迷”转化为阿根廷的“队迷”。

  从1986年到2022年,从双星到三星,这个大力神杯让全世界阿迷等待了36年。在中国阿迷的记忆里,更多的印记是苦涩与悲情。

  杭州阿根廷球迷会会长、90后女孩阿冷来告诉潮新闻记者,她对阿根廷的“惊鸿一瞥”发生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上,“小组出局后,巴蒂蹲在地上痛哭流涕的场面吸引了我”。而那时,她还是一名懵懂的小学生。

  或许是人性使然,失败的英雄常常比胜利的王者更吸引人,如同项羽、诸葛亮比刘邦、司马懿更有魅力一个道理。阿根廷在世界杯小组出局、连续两届美洲杯决赛负于巴西、连续三届世界杯被德国淘汰,连续三届洲际大赛决赛失利等接踵而至的打击下,球队人气依然不减。

  “2002年是我的高考年,巴蒂痛哭时我也哭了,之后我的高考我也考得一塌糊涂。这真是悲催的一年,结结实实地让我品尝到人生失败的滋味。”在公安系统工作的80后罗米回忆道。

  2014年,罗米已是而立之年,女儿刚刚出生成为了全家的焦点。此时的阿根廷也真正把梅西树立为核心,时隔24年再度杀入世界杯决赛。“奈何又是德国,这该死的运气总是眷顾日耳曼人。”连续三届败给同一个对手并没有让罗米心灰意冷。“30岁了,我慢慢也懂得,失败才是人生的主旋律,真正的成熟并不是追求完美,而是直面世界的不完美。”

  早在86年世界杯之后就“入坑”的好夺是一位75后,20年前就成了阿根廷风暴论坛的版主,线上线下结识阿迷无数,与很多阿迷同仁的关系早已超越了“网友”二字。

  “当年从北方到上海讨生活,举目无亲,但我没有丝毫担心,因为上海有很多论坛上的阿迷朋友,他们像老友一样帮助我,宾至如归。”有一段令好夺刻骨铭心的恋情,就发生在他和一位女性阿迷之间。“我们一起担任版主管理论坛,一起看球熬夜;恋情从我当时最喜欢的球星里克尔梅进入国家队那一年开始,在他彻底离开国家队那一年,我俩分道扬镳,永不往来。”

  当失败成为习惯,成功就成了意外惊喜。“2021年阿根廷队勇夺美洲杯,我感觉是自己人生的最高光,死而无憾了。我感觉,自己不太可能再碰到阿根廷夺冠的时刻了。”李镇伯说,没想到去年底竟然真的拿下了世界杯,当时他都没有美洲杯登顶那么激动。

  竞技体育零和博弈的本质,导致笑到最后的必然是一小部分人。卡塔尔世界杯前,阿迷们普遍对夺冠不报期望,认为杀进四强都是超额完成任务了。

  “一直到1/8决赛淘汰澳大利亚后,第六感告诉我,这一届真的有戏。我就心血来潮地想要现场看球。”阿冷来说,她真的来了一场“说走就走”的旅行,第二天托留学英国时认识的朋友订到了与荷兰队的球票,当天买到了飞卡塔尔的机票,然后把早就想辞的工作辞了,第三天便出发了。“酒店房间都是三天一续,随时准备回家。”

  这次终于没有让阿冷来失望,荷兰、克罗地亚、法国……阿根廷队如有神助,如愿捧杯。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这三场,她都在现场亲眼目睹。

  “被伤过很多次,中国的阿迷都比较低调,不敢太张扬。中国球迷还喜欢‘攒人品’,在大赛前大肆宣扬死敌球队必然夺冠,自己的主队则是‘陪太子读书’,求轻虐。”

  阿冷来告诉潮新闻记者,去了卡塔尔,发现阿根廷本国球迷完全不一样,“他们非常快乐,到哪儿都是又唱又跳,热闹无比,还会教我们唱他们的‘拔毛歌(球迷助威歌)’。而且一点低调都不讲,就很直白地说要第三次捧杯,要把冠军献给马拉多纳。”同样是球迷,中西方文化差异表现得非常明显。

  “夺冠了,释然了,我感觉放下了执念,与自己和解,过去一切不甘、悲伤,都过去了。”李镇伯笑着说。

  而作为老阿迷,好夺的圆梦感受是五味杂陈的。“也许时间真能冲淡一切创伤,也许年龄的增长真能淡化一切恩怨。阿根廷登顶,梅西封王,当年在论坛里激烈争吵的对手,在微信里重遇,已经相逢一笑泯恩仇。曾经发誓老死不相往来的人,一起狂欢,一起庆祝,还有比这更令人满足的吗?”

  当梅西率队来华消息传来时,有人问好夺要不要去现场。他淡然回答:“他们是世界杯冠军,这个事实对我就够了,干嘛非得去看他们一眼呢?”

  “别的国家夺世界杯,上街庆祝的人数一般是几十万人,但这次阿根廷达到了400万人,可见这个国家对足球是何等狂热。”李镇伯感叹道。

  在中国阿迷们眼里,阿根廷人有着“不走寻常路”的性格。南美邻居这样形容阿根廷人的高傲:“他们站在自己脑袋顶上往下跳,必定会摔死。”

  1913年,阿根廷经济总量高居世界第七,人均GDP接近美国,是妥妥的发达国家。当欧洲人形容一个人有钱时,会说他“像阿根廷人一样富有”,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以“南美巴黎”享誉世界。阿根廷人天生富有文学家气质,即使是球员中,文笔如诗的也大有人在。

  “探戈音乐里充斥着切分音,挣扎、不屈、拧巴,正是阿根廷性格的写照。”前著名足球记者、阿根廷足球专家程征描述道:走在阿根廷大街上,大家都板着脸,不苟言笑,不像巴西人那么欢乐。不过,与阿根廷人多聊几句,南美式的热情就显露出来。

 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阿根廷经济大滑坡后,风光不再,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,社会福利依然是南美最好的。“在布宜诺斯艾利斯,人们有一点病痛还是习惯叫救护车。生活水平下降了,但人们依然穿戴整齐,西装革履。”

  西班牙哲学家、政治家和作家胡利安·马利亚斯对阿根廷人的剖析更为犀利:“这是一群说着西班牙语的意大利人。他们像法国人一样发表演说,他们甚至能教美国人怎么搞经济,但自己的政治结构和玻利维亚一样,并把自己国家搞得得像突尼斯一样混乱……”

  最近十年来,当与中国共同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合作、共同抗击新冠疫情,从“遥远的朋友”发展成全面战略伙伴后,在经济危机中挣扎了20年的阿根廷人,似乎看到了“逆天改命”的希望。

  如今,阿根廷的牛肉、海虾、葡萄酒、蜂蜜、蓝莓等登上中国人的餐桌,中企承建的基赛水电站项目惠及当地人民……阿根廷队选择中国,进行三度捧得大力神杯后的出国首秀,其意义不一般。

  据不完全统计,新冠疫情前,有100多名中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在阿根廷受训,而阿根廷也有几十名足球教练在中国各地学校工作,很受欢迎。

  2022年,在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并访华期间,中阿发表联合声明,其中谈到双方将继续推动文化、教育、旅游和体育等各领域交流合作。

  对于中国来说,这次阿根廷队来访正是一次宝贵的交流机会。“新球王”梅西来华比赛,不仅给中国阿迷们带来了欢乐,还推动了中阿两国体育文化的交流合作,更是增进了两国人民的了解和感情。

  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之后,相信中阿两国人民将会更深刻地体会到,何为“相知无远近,天涯若比邻”。

  亲爱的用户,“重庆”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“新重庆”客户端。为不影响后续使用,请扫描上方二维码,及时下载新版本。更优质的内容,更便捷的体验,我们在“新重庆”等你!

 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,在互联网上使用、发布、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。未经本网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华龙网”或“来源:华龙网-重庆XX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  ②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华龙网”的作品,系由本网自行采编,版权属华龙网。未经本网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华龙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 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、名称、水印的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。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,联系邮箱:。

  附: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: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

 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(最佳浏览环境:分辨率1024*768以上,浏览器版本IE8以上)

  地址: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西段106号10栋移动新媒体产业大厦 邮编:401121 广告招商 传真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